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济南生活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济南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着地图永远找不到目的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7:3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层分析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很大 不能简单的把“父母皆祸害”看成是一群叛逆且不孝的“逆子”们的反叛宣言,也不能把它当做一次集体情感的非理智表达。与其从正统的道德观层面去解读,人们不如把这当成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家本是孩子幸福的摇篮,是他们心灵的避风港和最终归宿。但在这个网络讨论小组里,家却变成了“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
  他们的50后父母经历了各种**运动,经历了天灾、人祸,经历了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变革。生存的需要使他们形成了对集体主义的忠贞信仰。他们接受到的是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一切,接收到的是忠贞的爱国主义。他们信奉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奉献,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集体永远是大于个人的。同样,他们也用这一套理论教育他们的孩子。 在孩子们懂事之后,他们就教育孩子,我们来这个世界上不是来要求什么,而是要努力去为社会添光辉的。为社会添光辉就是他们的梦想。但是怎样去添上自己的一笔呢,他们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未必能做到。他们整日只会为生活奔波。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依然这样教育孩子。但80后子女们显然并不买账,他们强调自我,信奉的是个人风格的张扬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为集体舍弃自己情感的思想在他们那里受到了坚决的抵制和嘲讽。80后们渴望被人铭记而不是被淹没在人群里。于是家长们的教育无一例外的在他们那里受到了集体性的排斥。
  实际上,何止是对家长,这一代人对中国的整个教育体制都已经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埋没了他们的自主性,同样也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他们最幸福的时光不是来自于占他们生命中四分之一时光的学校生活,不是来自于课堂苦读而是来自于逃课,不是来自于考试高分,而是来自于同龄人的一起疯狂玩乐。学校教育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尊重,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只会教导他们好好读书,好好学习。似乎填鸭式的学习就是他们幸福的全部。但只有他们知道,这只是他们生活中的昏暗部分。
  他们不会信奉集体主义。相反,他们认为那是一种灾难。他们渴求与上一辈有精神上的交流和感情上的沟通。但中国家长们似乎忘记了他们的这种感情需要。他们以为孩子学习好了有一个好的未来就是他们的本分。做好了这一点就是一个好父亲,好母亲。他们夸大了自己的监督本职,淡忘了自己身为人母,身为人父的那种与孩子血脉相连的感情天分。在这样一种功利性的想法里,他们失去了与孩子感情的紧密相连。即使是一个孩子,他也是一个公民,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这一点,是家长们所忽视的。而这,恰好是他们成为“祸害”的理由。父母皆祸害 万人"组团"说父母不是  父母毁掉了我的自信心!我差点被老爸从阳台扔下去!我们的父母大多不懂得自我反省……这一个个尖锐话题都来自于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这是一个专供网友讨论父母问题的话题小组,有上万名成员,他们大多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不满,并聚集在一起交流父母的不是。
  因为过于离经叛道的小组名称,也因为小组讨论话题的敏感尖锐,该小组近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网上网下一片议论,小组表示: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
  万人网上数落父母
  “父母皆祸害”,光是这五个字就足够让不少人惊愕和愤怒。然而,这样一个讨论小组竟然在网上已经成立了两年半,小组成员过万,并有日益壮大的趋势。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成立了这样一个从传统角度看起来“大逆不道”的小组?在这群人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父母对饮食和减肥的不同:
  我天生胖,后来父母也总是让我吃很多,但是父母还是让我吃,我想减肥,吃减肥药不让,节食不让,但是我喜欢很多明星用的osli m20草本,这个总是健康的吧,身边的人也有很多吃来瘦的不错的,但是老爸老妈又说太贵,我难道就这样胖者你们才开心么?
  在一个《谁差点被父母杀掉》的帖子里,不少小组成员都曝出了自己童年被父母严格管教的恐怖经历。
  “我从小被我妈打了N次,青春期和我爸顶嘴,我爸把一壶刚烧开的水,往我身上泼。肩膀全烫伤了。我妈带我去医院,因为要花钱,我妈又在护士面前狂骂我。”
  “他们吵架,内容和我没关系。可是我妈威胁我爸说他敢走出家门就马上勒死我,绳子都拿出来了。我爸抬脚走了,我妈把我拖到面前拿着绳子对着我比划了一个多小时。我长大后明白她是想让我爸回来看到她要勒死我,然后过来阻止,可是我爸没有回来。那一个多小时是我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不过,小组中讨论最热烈的并不是这些身体上的伤害,而是因为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阴影。《父母毁掉你心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一帖就是典型代表。发帖的组员说自己被父母毁掉的是“与人交流的欲望”,因为上学的时候,每次回家说自己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了,或者说学校里发生的趣事,父母都会不屑地说:“得了,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次数多了,他就形成了把什么事情都烂在肚子里、跟人疏远的个性。而更多的组员在该帖里都表示,因父母常误认为打击子女可以促动其奋进,最终导致他们自信心缺失。
  数落只是手段
  近日,因为小组内的讨论内容被频繁转载,“父母皆祸害”小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数落父母的反传统态度也引发了社会的激烈争论。
  反方“simba07”认为:“真正做儿女的可以跟父母讲道理,父母辛辛苦苦栽培不容易,难道把我们栽培出来就是批判他们的吗?这么做对父母不公平。”
  支持者“pwst”说:“我们总是说父母就是为了孩子才这样子,才强行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能做这,不能做那,这都是爱。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就像我爱一个人,我就可以用这个理由对他/她为所欲为了吗?”
  而中立方网友“好吃的糖”表示:“中国人这么多,什么样的父母都有!主要看实际情况!(我)小时候平均两天被妈妈打一次,还不是照样长大了……我相信大多数父母做一些事情本意是善意的,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们本身思想的存在。”
  “父母皆祸害”小组成立的目的究竟是对父母的全盘否定,还是对父母教育不足之处的反思,这一点小组在自我介绍中写得非常明确。
  “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我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制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他们试图通过子女们的“内心告白”来呼唤“父母自身素质的完善”。
  针对此小组表现出的反父母现象,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心理学编辑陆峥分析认为,不少80后现在步入为人父母的阶段,在此时他们参与到这样的一个讨论中来,尽管说的是父母的不是,但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对教育的一种反思。他们反思自己儿时所遭到的不恰当的教育和对待,从而避免自己在今后的教育中重复父母的失误。这一点值得肯定。
  不过,她也表示小组成员有一点值得警惕,不能将这个小组发展成为一个纯粹的抱怨和发泄平台,那样的话,这个小组只会成为负面情绪的传染源,而对现实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
  [网络调查]
  最反感父母不鼓励自己
  综合该小组组员抱怨的种种问题,记者整理了一份调查问卷———《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短短3个小时,就从网上收集到了400多份答卷,其中四成被调查者是80后。
  在常打击子女(包括贬低、嘲讽等)、喜欢体罚、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将子女作为“攀比”工具、当众让子女出丑等十个选项中,网友最反感的前三项分别是“不擅鼓励子女,常打击子女(包括贬低、嘲讽等)”、“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永远将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而这三项,恰与“父母皆祸害”小组中组员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内容基本相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济南论坛】已经运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济南论坛 ( 鲁ICP备1000531  

GMT+8, 2025-5-11 04:30 , Processed in 0.11688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