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济南生活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济南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舟十号今日发射 天宫一号已处设计寿命两年末期阶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07:5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神舟十号航天员乘组聂海胜(中)、张晓光(左)、王亚平(右)在模拟返回舱内(4月29日摄)。这次任务在轨飞行15天,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时间最长一次,三位宇航员如何安排工作和生活?根据任务计划,他们将开展数十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首次太空授课活动。这次任务继续实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在饮食方面,根据他们的不同口味,食品专家制定了个性化的太空食谱。生活 粽子上天个性食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10日表示,同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神十航天员乘组在天宫一号的工作和生活将更舒适。武平介绍,为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本次任务中采取了多项改进措施:一是改进舱内生活垃圾处理,增加了废物收集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便于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密封和处理。二是丰富了航天食品,增加食品种类,针对航天员制定个性化食谱,通过改进工艺提高食品感官接受性。三是优化操作程序,调整航天员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项目的时间余量。此外,通过为天宫一号更换地板、手脚限位器,将使航天员的天宫生活更加方便。这次飞行中,根据三位航天员的不同口味,专家们制定了个性化食谱,新增了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种太空食品。工作 太空授课全程直播“航天员将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这将成为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一大亮点。”武平介绍说,这是中国利用载人航天活动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对于授课内容,武平说,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武平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动将在组合体运行期间择机进行,具体时间将综合考虑飞行任务安排、航天员作息情况和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最终确定。届时,将通过媒体全程直播这次活动。任务 往返运输人员物资与神八和神九的试验性飞行不同的是,神十将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先河。武平说,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建造和运营空间站的前提。通过神八和神九飞行任务,中国已掌握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技术,本次飞行任务的性质是应用性飞行,将为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服务。“所谓应用性飞行,是相对以验证技术为目的的试验性飞行而言。”武平解释,这次任务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飞行任务目的。前期任务以考核和验证技术为主,本次任务中,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二是飞行产品的状态。飞船和火箭经神八和神九验证,技术状态基本固化。“可以说,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入应用飞行阶段。”升空地点牧民 自愿为航天城腾地方神舟飞船升空的地方——东风航天城,也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西南角。1958年,居住在这片区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牧民,为了支援国防建设,收起毡房、赶起牛羊、携家带口,开始了长达8年、三易其居的搬迁,为航天城的建设让出了自己的家乡。“神舟飞船每次发射我都亲眼观看,今年我想去离神舟发射点几公里远的敖包山上去观看。”敖云格日勒早已规划好了观看神舟十号发射的计划。当年,敖云格日勒家也将自己世代生活的草场让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和敖云格日勒一样,额济纳旗的群众这几天都十分关心神舟飞船发射的话题。“我这几天每天关注新闻,想及时知道神十发射的具体时间。”市民白查娜说,近几年每次神舟飞船发射的时候,一家人就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电视上开始最后倒计时的时候,她就会跑到院子里望向航天城的方向。在达来呼布镇开旅馆的王磊看来,尽管刚知道神十发射的具体时间,但进入6月以来这座小镇就比平时多了一些外地人。他说:“我猜他们都是来看神十发射的,还有不少人向我询问神舟飞船的故事,打听哪里可以看得清楚些,每当这时候作为额济纳旗居民我非常自豪。”一位来自呼和浩特的游客说:“我是专程来看神舟十号发射的,来到额济纳旗就感觉离神舟飞船近了许多。”技术保障40年气象资料为发射保驾“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在即,我军气象部门在发射场、着陆场等点位严阵以待,认真组织气象会商,为发射“金窗口”的选择提供科学、准确的预报保障。目前,军事气象专家已分赴航天指控中心、酒泉发射场和四子王旗着陆场等地,每6小时发布1次短时天气预报,每日发布短期天气预报,适时发布中长期天气预报,24小时监测可能发生的空间天气扰动事件,及时发布预报警报,确保在交会对接任务的各个关键节点,为任务总指挥部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是全军气象保障技术抓总和技术协调单位,据总站主任张建川介绍,针对此次“神舟十号”发射,气象人员研究分析了发射场、着陆场、回收区、测控海域、在轨运行空间等8类区域近40年来的历史气象资料,还派出了技术调研组,奔赴四子王旗着陆场和延伸搜救区域,获取了10多个一线站点的风、云、温、压、湿和能见度等要素的实时资料,对精准预报充满信心。

(转自中国网)6月10日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今日举行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是两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设计寿命末期阶段。

自去年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即转入长期在轨运行。今年来,天宫一号完成了在轨维持、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巡检和定期状态评估等工作,开展了电解制氧试验、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和空间材料实验等,在国土资源普查、林业、海洋、城市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对地遥感应用,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成果。

为了完成本次任务,天宫一号已完成变轨调相和载人环境的恢复与建立等准备工作,目前天宫一号准确运行在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上,包括对接机构、环境控制系统在内的全系统工作正常,推进剂和各类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也满足航天员进驻条件。

关于风险问题,客观地说,2011年9月天宫一号发射入轨以来,已在轨运行约600多天,这一期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船进行了四次交会对接,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是两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设计寿命末期阶段,部分元器件有可能会有所降低,经过航天员驻留特别是在有氧环境下密闭了近一年,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给舱内环境带来一些变化。这些都是这次任务面临的新情况,也就是风险所在。

为了保证天宫一号在寿命期内完成工作,在研制时就已经考虑了相应的冗余设计和产品的寿命试验,通过近两年来的密切在轨监视和科学维护管理,目前天宫一号所有设备均工作在主份状态。同时对微生物的控制对有害气体的控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此对圆满完成本次任务是充满信心的。

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定于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济南论坛】已经运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济南论坛 ( 鲁ICP备1000531  

GMT+8, 2025-5-10 06:52 , Processed in 0.0952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