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式陷阱这是面试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用一个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例题1: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回答案例我确信如果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例题2: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回答案例听说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例题3: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回答案例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多地留给别人。 例题4: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回答案例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式,没有条条框框。 总评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作为应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么你就已经输掉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发问,如何接招儿呢?应聘者若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抑或怒形于色,据理力争,脸红脖子粗,那就掉进了对方所设的圈套。应聘者碰到此种情况,要头脑冷静,明白对方在“做戏”,不必与他较劲。测试式陷阱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然后让求职者作出回答。这类问题往往是考察求职者随机应变的能力。无论你给自己列举多少优点,别人总有你也许没有的优点,因此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你可以从正面绕开,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例题1: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l0位候选人,如何证明你是最优秀的? 回答案例对于这一点,可能要因具体情况而论,比如贵公司现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前来应聘的都是这方面的对口人才,但我深信我在大学期间当学生干部和主持社团工作的经历已经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是我自认为比较突出的一点。 总评 该求职者回答可以说比较圆滑,很难让对方抓住把柄,再度反击。例题2: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 回答案例琐碎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 点评 这是个两难问题,若回答喜欢,似乎有悖现在知识青年的实际心理;若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琐碎之处。因此,按普遍心理,人们是不愿做琐碎工作的(除非特殊岗位,如家庭钟点工),即考官明知故问,我们可以推测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态度”。该求职者的回答既委婉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 不喜欢琐碎工作,又强调了自己对琐碎工作的敬业精神 认真、耐心、细致,既真实可信,又符合对方的用人心理。诱导式陷阱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作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这时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例题1: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 回答案例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均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 点评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者当然都很重要。可是对方的提问却在误导你,让你认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其一”。这时候切不可中了对方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可以首先明确地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我们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例题2: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 回答案例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别的企业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公司多;或许我能找到更好的企业,我想,珍惜已有的最为重要。 点评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说明你这个人也许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回答“NO”,又会说明你对自己缺少自信或者你的能力有问题。该求职者的回答,其实是把一个“模糊”的答案抛还给了面试官。引君入瓮式陷阱在各种语言陷阱中,最难提防、最具危险的,可能要算“引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例题1:你们的老板是不是很难相处啊,要不然,你为什么跳槽? 回答案例我的跳槽和老板无关,因为我想接受更大的挑战,而之前的公司的发展过于平稳,所以我想跳槽。 点评 也许他的猜测正是你要跳槽的原因,即使这样,你也切记不要被这种同情的语气所迷惑,更不要顺着杆子往上爬。如果你愤怒地抨击你的老板或者义愤填膺地控诉你所在的公司,那么你一定完了,因为这样不但暴露了你的不宽容,还暴露了你的狭隘。例题2:你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你1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么做? 回答案例我想作为财务经理,遵纪守法是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我想我先会劝导总经理,如果劝导无效,我想我会向更上一层的领导汇报此事。 点评 如果你当场抓耳挠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出一大堆逃税方案,那么你就上了圈套,掉进了陷阱。因为抛出这个问题的面试官,正是以此来测试你的商业判断能力和商业道德。要记住,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挑战式陷阱这类提问的特点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可谓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例题1:你的成绩好像不太出众,你怎么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回答案例除了学习,我还有其他活动。不是只有成绩才能反映人的学习能力。其实我的专业课都相当不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当场测试我的专业知识。 点评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狠狠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用明谈缺点实论优点的方式巧妙地绕过去。比如说,当对方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带出你另外的优点。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很优秀,是因为我担任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我花在社团的心血也带给我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 优秀,这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比如以上该求职者巧妙地绕开了令人尴尬的问题,将考官的注意力引导到他最拿手的专业知识上。其他例题:(1)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2)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总评 如果求职者对此类问题回答道:“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也许你已经掉进陷阱了,因为对方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