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生活圈

标题: 朱棣的难言之隐与后宫大案 [打印本页]

作者: 216aa    时间: 2010-9-11 19:26
标题: 朱棣的难言之隐与后宫大案
    雄才大略的朱棣,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宫闱秘密。就是他疾病缠身,且有不育症。这在中国的正史上是不可能记载的。然而,这个隐私却在朝鲜历史典籍中记载了下来。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关于朱棣生病的记述是在洪武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386年,当时朱棣是在北平当燕王。那一年,他得了一场很难治的大病,史书中称之为“瘕”。当时经多名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
    朱元璋知道这个四儿子在北平得了重病,很不放心,就让身边最好的御医去给朱棣治病。这个御医名叫戴原礼。戴原礼到了北平,见到了朱棣,看完了病,又看了医生们开的药方。这些医生的诊断和开具的药方都没有错呀,可是怎么会没有疗效呢?戴原礼百思不得其解。他在疑惑之时,突然想起一件事,就连忙问道:“殿下您吃东西有什么嗜好吗?”朱棣说:“我爱吃生芹。”戴原礼一听,恍然大悟,说道:“我知道殿下得的是什么病了。”于是当即给朱棣开了一副药,让他煎好服下。这天晚上,朱棣腹泻不止,排出了不少细蝗,就是寄生虫,病立刻就好了。
    什么叫“瘕病”呢?医书中说,“瘕病”是因为寒温不适,饮食不消,与内脏的气相搏,积在腹中,结成了块,这种块也叫“瘕块”。这些所谓的“瘕块”可以随气移动,“瘕”就是虚假不实的意思。
    这一年朱棣二十七岁,还是一个青年藩王,正在随时准备接受他父亲朱元璋的指令去率军出征。这样一个年轻的藩王,会有什么病呢?《明太宗实录》里面有这样一段记述:晋王朱㭎与朱棣有矛盾,进京朝见的时候,就找机会挑衅。“上有疾,晋王数以语相侵。上内怀忧畏,疾增剧,遂恳求归国。”(《明太宗实录》卷一)这段记述,本意在于想说明朱棣受到朱元璋喜爱,因而遭到晋王的嫉妒。那么朱棣当时究竟是装病,还是确实有病呢?史书中说他“疾增剧”,就是病情加重的意思。看来也许朱棣不是装病,而是真的有病。
    永乐七年,也就是公元1409年,朱棣当了皇帝以后第一次回到北京,他让道士廖均卿看好风水,找到了北京昌平的黄土山,开始动工修建长陵。这时候就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一位名叫盛寅的江南名医,因为犯了过错,被罚到长陵工地干活。监督工程的功臣见到他来劳动改造,觉得这是个人物,身份跟一般工匠还不太一样,总还是应该照顾一点的,于是就让他当了个临时的工程记录员,这样一来盛寅就不用再去干辛苦的力气活了。
    这位盛大夫在江南行医的时候,曾经给一个到江南督办花鸟的太监治好过病,这个太监此次恰好又到陵地来当监工,见到了盛大夫,很是高兴。这位太监有个上司,是个大太监,生病久治不愈。于是他就请盛大夫去给看看。盛寅去看了病,开了药。大太监吃过后,居然病就好了。
    这一年春天,朱棣在宫中举行射箭比赛活动,这个大太监久病初愈,也跑去看比赛,正好被朱棣看到了。朱棣就奇怪了,问:都说你死了,怎么又活了?这个大太监于是就一五一十地把盛寅给他看病的经过说了一遍。朱棣一听,说好啊,让他来给我看看病吧。于是就把盛寅召到宫中,给朱棣看了病。
    盛寅给朱棣看过后,说道:从皇上的脉相来看,应该是得了风湿病。朱棣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说:我年轻时北征出塞,整年在风寒之中,为阴寒所侵,所以会有这样的病。盛寅给他开了药,吃过后也确实见到效果。朱棣于是下令赦免盛寅的罪,把他留在宫里当了御医。
    按照中医的说法,所谓痹症,就是风湿之类的病,也可以说是因为正气不足,导致风寒侵入,造成肢体痛胀,不能随意伸屈。痹症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病症,朱棣说他年轻时经常出塞作战,爬冰卧雪,患上风湿,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即便现在,风湿病也是一种很难根治的病,何况是几百年前的明朝。按此说法,朱棣患的是风湿病,而且一直不能治愈,伴其终身,这也有一定道理。
     几年以后,朱棣后宫发生了一起大案。朱棣有一个很喜爱的妃子,随他北征时病故了。后来宫里面的两个妃子,一个姓吕,一个姓鱼,互相打架,




欢迎光临 济南生活圈 (http://www.531j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