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生活圈

标题: 单身潮已过去三波了 [打印本页]

作者: 216aa    时间: 2012-1-16 10:46
标题: 单身潮已过去三波了

“第四次单身浪潮已经来了。”在广东省妇联日前举办的“华人社会和谐家庭论坛暨第九届全国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在提交的大会论文《都市单身女性的生存状态考察》中提出,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而且还带动了“单身经济”,据调查,30.35%的单女在“攒钱买房”,比例超过了“买衣服和美容”。
  
  单身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的,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次单身潮了,现今是第四次了……
    
  新中国第一次单身潮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
  
  1950年5月,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
  
  上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单身潮来袭。
    
  “文革”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其中 主要是女性。因为很多男知青在下乡时接受了当地的女青年,恋爱成家。可从大城市来的女 青年却很难接受当地的男青年,宁肯单身也不愿“下嫁”。
  
  “文革”前(1949—1965年),废旧立新的“正当理由论”离婚观这一时期为建国初期 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大的**,旧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婚姻观被新 型的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的婚姻观所替代,男女平等的观念正式从制度上予以确立。
  
  1955年以前,由于1950年《婚姻法》的宣传贯彻,广大妇女视离婚为解放。虽然我国废 除封建婚姻的时间不长,经济文化水平还较低,婚姻的不可离异思想还占有一定市场,封建思 想残余还在束缚着一部分人的头脑,有些社会舆论往往对提出离婚一方不表同情,但大多数人 认为离婚是正当的、合理的。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法院处理离婚案件中突出强调“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向法 院提供夫妻有重大冲突的证据,或一方在**上或其他方面犯有严重错误的理由,想解除婚姻 关系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婚姻质 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在徘徊、思考中寻求建立在个人幸福基础上的集合与离异。
  
“50年代与知青返城时期的单身浪潮和现在是不同的”学者张念告诉记者,前两次可以 说是国家行为,而这一次更多的是个体原因。1932年国民go-vern-ment颁布了废妻妾制度,而50年 代婚姻法的颁布,更多的是为了再次肃清废除妻妾制度,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离婚和再婚的方 式来整合土地资源。而知青返城时期,和农村女孩在当地结婚的城市男青年其实并没有想象 中那么多,未婚的城市男青年和女青年的人数大致是平衡的。
  
  过去,结婚后,妇女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很有限的,所以也没有更多的可比信息。但是现 在的信息发达,女性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渠道。所以自然会增加女性的选择。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当时,追求自由、快乐的思潮在青年男女中爆发,1980年《婚姻 法》修改后,“感情破裂”这种很难量化定性的指标可以作为离婚的合适理由,离婚人口突 然剧增。
  
  第三次单身浪潮袭来,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卷入其中。城市单身女性如今正逐渐成为 一个独立群体,一个社会符号。除了一般人印象中的有文化、收入好、独立性强,这个群体还有什么你未知又想知的特点呢?她们的单身生活是惬意还是焦虑呢?看了这个“中国城市单身女性排行榜”网上调查,你也许会更清晰地认识她们。
  
  据介绍,由时尚杂志《男人装》策划发起,联手新浪网女性频道等媒体共同主办制作的“中国城市单身女性排行榜”调查,从3月中下旬开始,将历时8个月,从不同侧面展现这个庞大女性群体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风貌。此次活动将评选出“100位最值得约会的城市单身女性”、“50大单身女性明星”等。
  
  这份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35道题目,涉及外貌评价、个人资产、月花费用、工作状况、性生活状况、购物习惯、单身原因等多个方面。截至昨日下午3点,新浪网上的调查问卷已经有5928人参加答题。
    
  在反映经济状况的题目里,有近五成的人表示自己有房产,超过两成的人有私家车,证明现代单身女性经济上越来越独立。在每月花费方面,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是“月光族”,月支出占到收入的100%以上或超过200%。而上月花费最多的物品,有44%的人选择了服装,女性对购买衣服的狂热可见一斑。
  
  在对待性的态度方面,“离这次调查最近的一次性生活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回答“太久了,不记得了”和“一周内”的人各占34%,只有13%的人回答是“白垩纪”。也就是说接近九成的女性虽然是单身,但性生活并不空白。那么“和性伴侣上床时平均认识了多长时间”呢?回答“半年以上”的有四成,但令人意外的是回答“个把月”的也有三成。“与你发生过性关系的人数”,回答“1个”的占36%,而回答“2~9个”的达到48%,超过“1个”暂列首位。
  
  对于保持单身的最主要原因,有六成多的人表示是“没有合适结婚对象”,看来大多数单身女性并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仍然在“挑剔选择”中。值得注意的是,有接近4%的人表示单身是因为“性取向”,或许女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从中粗略看出。
  
  第四次:本世纪初到现在
  
  一组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而在1990 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在来临。
  
  中国媒体最近报道中国出现第4次“单身潮”,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结婚费用太高, 让很多未婚男女考虑再三,不敢轻易作出婚姻的承诺。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与人口学研究所副所长左晓斯表示,婚姻成本和机会成本大幅度上升 ,是“单身潮”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直接成本方面,最早的“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可能只是人们几个月的收 入,而现在光是房子就是平均年收入的十几倍到几十倍。
  
  社会学的调查表明,“单身潮”主要出现在白领和中产阶层人群,这些人的特点就是注 重生活享受,结婚的大笔支出往往构成他们的一个顾虑。
  
  结婚5年、30来岁的一位北京女白领认为,感情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实际 生活当中,经济方面也非常重要,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例如对住房 、汽车、孩子教育的需求。
  
  但也有人认为,结婚虽然需要钱,但不能因为经济问题就不结婚。一位新婚没多久的女会计师表示,结婚是因为双方情意投合,看上了对方的潜力、特质和将来发展的空间。至于物质和经济方面,她认为可以慢慢积攒,而不必靠结婚去获得。
  
  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却认为,中国人结婚不怕花钱。他做过一个调查,不包括买车买房,仅仅是筹办婚礼,人们就愿意拿出大约1/3的积蓄。史康宁表示,现在年轻人结婚费用越来越高,其实大多数都不是由他们埋单,而是由双方家庭出钱,尤其是现在都市里独生子女结婚,更是由双方家庭全力支持。
  
  史康宁说:“现在结婚的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约五六十岁,父母希望通过儿女的婚礼来弥补自己的许多遗憾。所以,并不是年轻人现在没有钱结婚,很少有年轻人靠两个人工资结婚的,都是靠两个家庭、两个父母、两边的祖父母、外公外婆来支持这对新人。”
  
  今年上海的平均结婚费用已接近19万元人民币,而4年前只需要5万元人民币。有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新人的结婚费用来自父母的支援。






欢迎光临 济南生活圈 (http://www.531j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